敬文精神必将永恒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08-06-17  浏览次数: 814

 

  葛晓亮,女,1982年11月生于江苏省通州市,2003年度、2004年度朱敬文奖学金获得者,教育科学学院02级学生,任院班主任工作助理、校学生工作助理、班级团支部书记。多次获专业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曾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
 
敬文精神必将永恒
 
  第一次走进徐州师范大学就看见“敬文图书馆”几个闪亮的大字。我不解地问身边的学姐为什么取“敬文”,学姐很自豪地说因为这个图书馆是朱敬文先生资助兴建的,并且饱含深情地向我介绍了许多关于朱敬文先生的事迹。那时,我对自己说:“大学四年我一定要拿一次朱敬文奖学金。”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光顾图书馆,查阅所有关于先生的事迹,我被先生的精神所感动,经常一个人在先生的铜像前思索,立志要做一个像朱先生这样的人,把敬文精神发扬光大。
  敬文精神,首先是一种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敬文先生自幼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就辍学从商,凭着他自强不息和勤奋努力,终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多年来,有多少品学兼优但又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他的资助渡过了难关,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先生的事迹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贫寒青年学子。他们不甘命运的安排,自信通过刻苦学习和勤奋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他们勇于在逆境中奋起,敢于迎接一切艰难困苦的挑战;他们不满足于既得成就,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生辉煌。敬文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正是在敬文先生的精神感召下,我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发奋成才。从大一开始我就坚定了考研目标。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核心期刊、杂志,关注专业发展动向、研究成果等。定期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能从中收益的信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启蒙老师,所以我除了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经常去图书馆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从而陶冶情操,扩大知识面。对于获得的各方面的重要知识,我会将之进行摘抄整理,使之具有连贯性、条理性,并将之整合储存在大脑里。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21世纪的今天它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我每天坚持晨读美文半小时,以此提高英语口语。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每天看30个新单词,每周做一套英语试题。除了这些,每晚还收听英语广播。持之以恒的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过级,更为将来更好的为祖国的建设服务!我通过在学习上一贯的踏实作风和严谨态度,分别在大一、大二学年度取得了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两次“朱敬文奖学金”。
  敬文奖学金如雪中送炭,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排忧解难,使得家境贫困的我可以无忧无虑地完成学业。每次经过朱老先生的铜像,我感觉朱老先生就站在我的身边。他慈祥的目光凝视着我,给予我一种心灵的鞭策,一种奋进的催化剂。他的精神仿佛一下子溶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永远激励着我向前!朱老先生以“为国储才,自助助人”为人生宗旨,以毕生精力,慷慨解囊,泽教育英。
  敬文精神,又是一种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精神。商品经济给社会财富带来了极大的增长,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消极的一面,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物欲纵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如何对待物质财富和社会责任,先生做出了榜样。他有幼年失学之苦,当他稍有成就但也称不上富有时,就竭尽所能,资助清贫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其资助数目之大、资助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资助决心之坚定,实为罕见。
  朱先生作为一个爱国者、爱人者的形象已远远超越了他作为一名实业家的身份。无数青年学生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将“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宗旨,关注社会,报效祖国,这就是敬文精神在新形势下呈现出的新的历史意义。
  在我还没有获得朱敬文奖学金前,敬文先生的这种精神已经是我的人生准则。在“艰险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理念引导下,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去徐州市铜山中学和28中学进行心理调查,去八中接心理热线,去树人中学做心理辅导等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和赞许;参加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平日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以善良诚实谦逊的美德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学习别人的优点,要成长必须先成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富有很强的正义感,曾阻止一名小偷在公交上行窃。团结同学、关心同学,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广大同学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穿着朴素大方,与同学相处融洽,并尽可能多的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为他人服务。
  敬文精神,还是一种不求名利、纯粹无私的精神。1985年先生将敬文教育基金登记为不牟利的慈善机构;先生逝世后,他的家属按老先生遗愿,将其全部财产献给敬文教育基金会。这些捐资助学的义举,并非为博得“慈善家”美名,更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朱先生及其家人之高风亮节,令我们景仰钦佩!广大师生无不为此无私的举动所感动,同时也深受此壮举激励。许多学生以先生为榜样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有的下基层,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有的默默关爱、帮助他人不张扬;不求待遇,默默奉献,已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和行动。这些良好的举动表明,朱敬文奖助学金已经远远超越了金钱的价值。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干部,我会时刻以敬文先生为典范,怀着对同学、对工作的无比热爱,怀着帮助每一位同学成才的高度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以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延续着“爱人以德”的崇高敬文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担负起投身社会、报效祖国的重任,实现敬文先生“为国储材”的夙愿和宗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敬文教育基金会全体成员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实践中,敬文事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扬光大;敬文精神必将永恒!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