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作帝:我的灵魂行旅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6-13  浏览次数: 972

我记得清清楚楚,2004年第一届天健奖学金在文学院设立。郑磊先生莅临现场颁奖,并发表了讲话,其中说道:“天健奖学金是我对母校的回报,希望她能帮助你们获得成功。”简单朴实的话语,传递的是师大人厚实恢弘的感恩之情。在文学院会议室颁奖现场,我激动无比,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尽管获得的只是三等奖,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奖学金,“天健”这个自强不息的名字从此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我来自湖南、广东和广西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视师大读研为我的大学启蒙肇始,是文学院的导师们将我引入正途,开始说普通话、查阅资料和撰写论文,逐渐领略学问之术。在师大,我发表人生的第一篇学术随笔《亚文学的俄底浦斯情结》,结束语是“谦卑的首作帝(一个远方的少数民族兄弟),已是‘犹见棺材泪满襟’了!”今天来看很是幼稚和离谱,但在当时的确为着被师大种种感动,情到深处蓓蕾花开,往往易于淌下泪水。当然,跟其他基础很好的同学相比,我还是远远落后了,自卑也就在所难免。但当我意外获得第一届天健奖学金三等奖,想法自然多起来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励志警句成天在我脑海敲打,策马奔腾,居然正儿八经读起书来了。一个学年下来,各种笔记、摘录和心得积攒了一摞又一摞,考博的念头也在逐渐清晰起来了。

2005年第二届天健奖学金,我获得了一等奖,心仍是喜悦,但是说实话已经不如上年意外获得三等奖时产生的翻江倒海之情。后来读博期间,我不断获得各类奖学金,尽管名气和金额都比天健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因狂喜催发的锐气已然强弩之末。好友告诉我这是成熟的标志,“不以物喜”大概不过如此。我不这么认为,这完全不是物的升华,而是灵魂的皈依。理想的人生境界,归宿往往比升华更加迫切,也更加可贵,唐顾况《行路难》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也有强调人生的冥思和静悟比攀升和欲念更胜一筹的意思。因此,对我而言,十年前天健奖学金的重要性并非指物质上的丰厚馈赠,而是更深层次哲学范畴灵魂行旅的开启,是我个人史上一场最豪华的盛宴,是我的沧海和巫山,实现了我到哪里去的正当化,犹如伍尔夫笔下的灯塔在前方引导和召唤着,再也不会迷路了。

(文学院2002级研究生 天健奖学金获得者)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