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生活 毕生财富 --写在母校 60 周年校庆之际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5-14  浏览次数: 506

 

 

    我是 1960 年 9 月从扬州中学高中毕业考取徐州师范学院读中文系的。不用说,生活、学习费用全由国家承包了。
  然而,时值祖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这期间,我们学生和老师一道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国家实行粮食计划定量供应,主食不充裕,学校食堂就在吃的花式上做文章。比如山芋,不仅烤熟吃,或用山芋干煮稀饭吃,要么将鲜山芋切成碎丁丁做成羹,让我们吃得有滋有味;令我们难忘的还有厨房师傅每天早上用山芋粉蒸的黑方糕,吃在嘴里甜津津的,有咬劲,挺充饥,大家都爱吃,特地给它起了个美名叫"珍珠糕",有些苏南同学还特意节省下来,把它切成小薄片晒干,放假带回家给家人品尝哩。
  尽管如此,一段时间,学生中仍出现了患浮肿病的现象,学校及时向上级汇报,争取到每个学生每月一瓶猪油罐头和一盒茶食,按时发放。大家知道这是徐州市委、市政府特批,从备战仓库中拨出来配发给大学生补充营养的,都感激涕零;同学们感恩在胸,学习、生活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那时,学校不仅精细安排好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学上同样一着不让,极其负责。廖序东系主任年事虽高,仍亲自替我们讲授古汉语;吴奔星老师一丝不苟为我们讲授现代文学……听这些名师讲课,对我们求知者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那时,学校不仅注重老师"教法",还重视学生"学法",定期举行学习方法研讨会,或者学习经验交流会……如此,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我们学生的品学成绩,怎能不令老师和家长满意呢?
  在母校读书期间,还有让我们难忘的是系领导每学期都安排一周左右时间组织我们学生下乡边参加农业劳动,边搞社会调查。我们在同农民群众接触中,不仅体会到了夺得粮食收成的艰辛,还学到了劳动人民艰苦朴素勤劳持家、踊跃卖粮先国后家等高尚品质。返校后,我和同学们一样,不仅能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而且学习更勤奋、更刻苦,更要求上进了。
  转眼间,读大四了。开学后不久,正当系党组织讨论我和另两位同学入党申请时,不料无情的病魔袭击了我,体检时,我被查出患了肺结核,按规定不得不休学一年。学校了解到我家贫困,生活清苦,为了让我安心治疗休养,经特批,不仅按月汇给生活费,医疗费还给我如数报销。母校浓厚的恩情激励我很快战胜了疾病,没到一年,系领导就批准我复学,先参加社教运动一段时间,后回校参加实习和毕业复习考试,直至工作分配。
  历经困苦,"艰难玉成"。我深感我的母校就像一座大熔炉,它把一届又一届学子冶炼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我很幸运,大学几年的读书生活,让我走向社会后,能自觉做到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敬业、勤业、精业,颇受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
  吃过苦的人,方知甜的可贵;饱受恩泽的人,总会感恩图报。我在工作岗位上,总是一门心思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无论是任专职语文教师,还是兼任团委书记、教导主任,或担任校长、党支部书记,我都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讲课、听课、评课,手中从没有丢弃课本;即使退休后,我还坚持替学生辅导作文,为青年老师开讲座、替他们修改论文,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延续教育教学生命。我之所以能自觉自愿这么做,完全是同在母校读书期间接受的"艰苦奋斗"、"成人成才"、"知恩感恩"诸方面的教诲分不开的。
  啊,母校恩情,铭记心间;母校生活,毕生难忘!我衷心感谢母校给予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许   诺
                                               2012年 5月 28日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