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存冰心 杏坛铸师魂——悼恩师臧云浦先生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5-14  浏览次数: 485

 

 

    2010年11月5日7时,我校历史系建系元老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臧云浦先生安详辞世,享年96岁。此前得知先生患病住院,原本打算专程去苏州探望,因事务缠身,未能如愿,故托前往探望的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孟召学书记代为问候。未想到与先生见最后一面的机会竟这样失去了。惜哉!痛哉!

    我与先生的认识,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有幸聆听了先生为我们开设的中国古代史专题讲座。先生在授课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渊博知识、清晰的思路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8年我留校工作后有两种选择,一是到上海师范大学进修文艺理论,留中文系任教;二是到厦门大学进修中国古代史和历史文选,为即将组建的历史专业讲授历史文选课。在抉择为难之际,我立即想到了云浦先生授课时所讲过的话,学中文的同学也要懂得历史和哲学,文史哲不可截然分开。我既然是学中文出身,何不再去攻一攻历史学呢?于是我决然选择去进修历史。有幸的是,在我返校工作后,当时的师院党委谢承昭书记亲自决定由我担任臧先生的助手。说来惭愧,我这个助手确实不称职。但却给我近距离接近先生、学习先生提供了很多便利。1980年秋我陪同先生去武汉参加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给我提供了日后师从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机会。1983年先生发现我对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的《史通》研究感兴趣,专门从苏州购买了《史通》上下册赠送予我。从那以后我曾经花了数年的功夫潜心研究刘知几与《史通》,先后发表了15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中有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我的成长与先生的关心和提携是密不可分的。

    在与先生交往过程中,我直接或间接了解到,先生是浙江吴兴人,生于1914年8月13日。1939年在江苏省教育学院毕业后任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20世纪40年代先后担任国立广西大学讲师、副教授,国立贵州大学副教授,南京国立政治大学副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在武汉中原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到江苏南菁高级中学任教。1956年调到徐州师范学院任教,1983年晋升为教授。

    先生常常告诫青年学子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治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人正直、谦和,从不向荣誉伸手,从不谋一己之私利。他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生努力工作,潜心研究,精心育人。先后担任过徐州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科组组长、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等职务,讲授过《中国古代和中世纪史》、《历史教学法》、《中国史专题》、《中国古代史》等多门课程。对我校历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一贯坚持教书育人,勉励学生“工作要勤,待人要诚,做学问要精”。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深受师生的尊敬和爱戴,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

    他治学严谨,在中国古代官制、兵制、土地制度、科举、政区划分、农民政权等问题以及顾炎武思想研究、荀子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农民革命战争史研究等诸多领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由他主编的《中国史大事纪年》和《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两部著作受到社会上的好评。其中《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官制兵制科举制研究的著作。他的论文《秦汉职官制度的形成与影响》曾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先生好学敏求,在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曾担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江苏省史学会常务理事,《江海学刊》编委等职务。

    先生的不幸逝世,使我们痛失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师长。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正直敦厚的优秀品格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加强我校历史专业的建设,完成先生未竟的遗愿。(作者:杨绪敏)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