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才:关于校友会的随笔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6-24  浏览次数: 783

第一次知道师大,是在一九八六年。当时还叫徐州师范学院。我姨家的哥哥在我上初一的时候,考取了学校中文系。当时感觉很是神秘。莫名中,也给了自己的学习添加了动力。作为农村的孩子,那时候能考上个学校,转个户口,分配个工作,是非常让人眼馋的事情。并且在八九年。我上高一的时候,同学们都在五一假期,去连云港旅游的时候,我和我的同桌,自己买了张车票来徐州。我找我的哥哥。他找他的姐姐。我哥哥在上学,他姐姐在师大上班。当时看了哥哥的宿舍,食堂。然后带我在云龙公园玩了一天。留下了几张照片。那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师大的校友。

高中的三年,是辛苦的三年,尽管努力地学习,结果丰满的理想,变成了骨感的现实。高三上学期的时候,当时成绩还可以,老师想推荐上徐师。记得是数学系,因为自己数学是弱项,并且认为自己可以考一个适应自己的学校,居然拒绝了。更没想到,下学期时候,一个肺炎,影响了近一学期的课程,出了医院进了考场。结果是考入了徐州煤校测量专业。

学校的老师很敬业,二年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处下了亦师亦友的感情。上班二十多年来,一直也没少联系。感情上,业务上,都有着剪不断的情结。记得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杨现勇老师。学科主任是马希远老师和张登宏老师,专业课有程伯良教授、侯湘浦、张永常、李博、独知行、冯尊德、金继读、李万木、于永春老师们。结果在某一天,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学校和师大合并了,现在是师大田家炳工学院。心情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听见大家在说,谁谁谁是哪个学校的。我不禁黯然,我是哪个学校的?偶然的机会,需要到学校调派遣证存根,和老师联系后,才知道我们的档案在师大。应该是这么理解,终于找到了归属感。可是师大给我们的印象是高不可及的,毕竟我们只是中专。但是通过后来业务上的往来,请老师们给我们做技术后盾。在西北的几个煤矿上做业务指导,才感觉到老师还是我们的老师,学校尽管不是那个学校。印象中的学校还是在新工区的大泉,那几幢教学楼、几幢宿舍。门前的二十六路公交车。但事实中的师大改变了我的印象。

说起校友会,宁夏校友会成立的时候我刚好在宁夏,当时知道是马自龙师兄是会长(已故),记得没有学校的相关领导参加,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这次通过代小勤同学,知道甘肃成立了校友会。压根没有想到学校会这么重视。这次派出这么精干的团队。还有庞大的校友总群队伍的支持。并配有相关的校友会平台。刚好去的领导有好几位是我当年的校领导。通过这次校友会的成立,感觉到了师大师友们博大的胸怀。并且新成立了校友群,群中尽管大家好多人并未谋面,但因校友二字,感觉到无边的亲切。交流中,感觉到发自内心的那种亲情。事实上,尽管我们已经毕业,但学习并未停止,在工作中,学校给我们校友的支持是永远不停的。我们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继续发挥自己专长。记得甘肃校友们打出的条幅内容是:母校,您永远是学子们的骄傲!其实我想说:母校,我们永远也会是您的骄傲!

作者简介:王金才,原徐州煤炭工业学校92级测量专业校友,现供职于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