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云:有一种回忆叫温暖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4-19  浏览次数: 487

2017年8月12日,陈莉发来徐师中文系77级同学40年聚会征文通知,我阅读后迅速微信转发给二班部分同学,有的同学回复说:哦!真快,毕业都四十年了,啊!不,是入学四十年啦!魏崇新同学则感慨“四十年恍如一梦”。是啊,我们的四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四十年里,大家如繁星点点,在各自的位置上闪烁光芒。而我们的人生之路,可以说是从四十年前跨进徐师大门的那一刻开始的,四年大学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校园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青春印记,年少的轻狂、青涩以及求学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时时浮现,成为终生难忘的温暖回忆。

春风送暖

1978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早些,刚进三月,一纸录取通知书结束了我三年回乡青年的生活,24岁的我成为了徐师七七级中文系二班的一员。记得那时我是背着行李,提着脸盆怯生生走进学校大门的。当时由于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防震抗震还没有完全解除,两个班的女生被临时安排同住在一间大的防震棚里。

圆了大学梦,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华丽转身,应该说我是满怀喜悦期待这崭新生活的,可在我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丝难言的遗憾,总觉得个人的理想似乎还应高些,读徐师有点小不情愿。短短两三天的防震棚里,我认识了赵橘、孙秀华、高斗梅、朱榕等两个班的女同学,她们个个美丽大方,踌躇满志,瞬间感觉自己有很多的不及,一颗不安的心很快安定下来,那一丝的不情愿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中文系的新生欢迎会上,著名教授廖序东率老师们第一次在我们面前亮相,还有刘洪甲老师才华横溢的欢迎辞,都深深触动和折服了我,学海无涯,我暗下决心,定要收起广阔天地战天斗地的那份野性,踏踏实实读书学习,补回丢失的宝贵岁月。可这份宁静很快被一个消息所打断,老乡崔成柱同学坐在后位悄悄告诉我,我将担任二班班长,我的脑袋一下炸了,我根本不想当这个班长,因为我缺乏勇气,我有点不自信,我希望这个消息不可能成为事实。

温暖的班集体

这个事实还是来到了,当我们走进二班教室,班主任徐荣街老师在第一次班会上向全班六十名同学宣布,由我任班长,胡恒俊同学任副班长,吴桐生同学任学习委员,李玉华同学任体育委员,秦勇同学任文艺委员;朱存明同学任团支部书记,张仲谋同学任团宣传委员,高斗梅同学任团组织委员。作为班级正式党员的我,没有理由推卸班级工作,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鼓足勇气当起了二班班长,同时兼任二班的党小组长。

现在回忆起来,班主任徐荣街老师真好,总是放手让我们班干部大胆工作,从未轻易批评过班级干部和班里的任何一位同学,从徐老师那里我们感受到了理解和鼓励的力量。

感谢机缘巧合,让我在那个时空遇见最好的班集体。在班里,我的年龄属于中间层,但无论是学兄学弟还是学姐学妹都很友好,没有一位同学在工作上为难我。因为班级工作,我几乎与每一位同学有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班、团干部更是各司其职主动工作,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工作开展的顺顺当当,颇具特色。

记忆最深的是:在入学不久的全校运动会上,我班同学热情参加,精心组织,宣传组做到了运动会上时时有我班声音,后勤组包揽了参赛运动员的服务事项,参赛运动员力争拼搏出好成绩,我班团体总分名列前茅,由王一娟、赵敏、朱榕和我组成的团队,夺得了女子4x100接力赛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去学校张集农场学农的活动中,我班同学也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不畏出力流汗,圆满地完成了学农任务,受到了系领导的好评;我们七七级中文系两个班的同学,组成了超百人合唱团,经过多日的排练,在学校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成功演出《黄河大合唱》。

记不清楚具体时间了,大概是在大三的时候顾正银书记调走了,新来的书记名字我也想不起来了,可能主要因为个人见识短浅,总感觉工作上形而上的东西我不适应,加之大量的班级工作确实影响了学习,我的消极情绪滋生,主动提出辞掉班长职务,当时的辅导员王旭善老师同意了我的请求。于是二班干部重新民主选举,令我感动的是同学们依然投了我许多赞成票,我没有如愿辞掉班级工作,被选为副班长,班长由朱存明同学担任。强调说明:大一大二期间我担任二班班长,大三大四期间朱存明同学担任二班班长。

暖暖的教诲

在校读书的四年,我们有幸遇上了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最好的教学团队,聆听过廖序东、吴奔星、吴汝煜、徐荣街、王进珊、张梁等一批著名教授授课和爱岗敬业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们治学严谨,精彩的讲授让我们领悟到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在老师们的引领下,我们的思想驰骋古今中外。

当时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徐荣街老师的的写作课,作为一名诗人兼学者,他的每一堂课都是娓娓道来,旁征博引,引人入胜,我感到受益匪浅,悟出了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记得我们的写作课考试,徐老师给出两个命题作文,我选的题目是《科学的春天》,时值科学大会刚刚开过,我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的写作课考试得了优秀。

刘剑仪老师教授我们现代汉语课,诲人不倦,耐心负责,润物无声。记得普通话考试前,刘老师一个一个地纠正我们的乡音,轮到我时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音示范,并鼓励我能够读好,我感动不已。为了争取好成绩,我天天早起反复朗读练习,再读选文朗朗上口,刘老师很惊讶我的进步,普通话考试我一举通过,在刘老师鼓励的目光下,以至于我有勇气在班级的朗读会上,与朱榕同学一起朗诵了郭小川的诗歌《团泊洼的秋天》,说真的,当时根本不知团泊洼在哪,后来我定居天津,每每途径团泊洼,当年朗读的情景就在脑海浮现。

得益于老师们的教诲和影响,我们走到哪里都带有明显的徐师风格,治学严谨,务实创新,在七七级普遍分配去向不好起点低的发展状态下,能够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如傅刚、闫华、魏崇新、李继凯、还有海外的王海龙同学,做学问做到了名家大家,马啸、杨洪海、李东、张仲谋等同学,做官做到厅局级,真是我班的骄傲!我虽然没有像有的同学那样成功,一路走来也是踏踏实实,无怨无悔,在徐州工作期间,所写的文章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在天津工作期间参与出书两部,策划制作电视宣传片,展示了应有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无愧母校。致敬那些曾经的大学老师们,师恩难忘,直至终生!

同窗趣事

——徐凤云想家。好像是入学后第一个周末的夜晚,两个班的女生大都回家了,宿舍里只剩下刘瑞娥、徐凤云和我“相依为命”。熄灯休息了,突然徐凤云放声大哭,我和刘瑞娥吓了一跳,忙拉开灯问怎么了?徐凤云说我想家了,我想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啦,说完又继续大哭,我俩怎么劝都劝不好,还是大哭,就这样,徐凤云哭了一整夜,我俩也陪了一整夜。后来,徐风云渐渐地不想家了,活泼开朗,唱歌跳舞样样能干。

——你行你做。有一次,系里要求出专栏,主题内容我也记不得了,只记得朱存明、李继凯等几个毛笔字写得好同学辛辛苦苦弄了一夜,好不容易贴上墙。闫华同学就当面提意见,我边走他边跟着我后面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把我说急了,我回敬一句:你行你做!就这样我进一步认识了这位睢宁籍的同学,闫华同学的确做得好,学习好,排球打得好,毕业留校,同时考上社科院的研究生,工作分配在中南海,做学问做到博导,出书《智圣东方朔》和《苏东坡》。

——云龙湖晚会。实话说,我班同学相对于一班同学而言,大多比较腼腆羞涩放不开,埋头读书不太善于表现。为了活跃班级生活,团支部在云龙湖畔举办联欢晚会,团宣传委员张仲谋几经启发现场依然沉默,带头唱了一首《朝阳沟》选段,唱完后现场又是一阵沉默,我只好唱了一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没唱完就跑调了,引来一阵笑声。表现主动的是徐凤云同学,不断唱歌活跃现场气氛,唱得最好听是田洪声同学,他一连唱了好几首,再然后就没有节目了,一场较为沉默的晚会在云龙湖畔结束。如果现在再举办一场云龙湖晚会,还是我班六十名同学参加,我敢说肯定是个个同学争先表现,管它跑调不跑调,管它水平不水平,不把云龙湖闹翻才怪呢!

再相见不一般

我在天津工作时,在闫华同学的提议下,于2010年9月30日建立“三十年后再相会”QQ交流群,至今我班共有十二名同学加入。之后我又建立飞信群,参与交流的同学也比较少。大概从2014年起,我创建的“再相见”二班微信群,历经三年多,在同学们的共同维护下,目前已有四十二名同学入群,微信又让我班同学聚集在一起!群里大家谈天说地,一如当年。后来郑广智同学将群昵称改为“再相见-不一般”,这个昵称改得太妙啦!

当我们四十年再相见时真的不一般,我们的母校经历了由徐州师范学院到徐州师范大学,再由徐州师范大学到江苏师范大学的一次次蜕变,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自豪的是江苏师范大学的校长是我们七七级一班的徐放鸣同学!作为曾经的母校学子,我由衷地为母校的发展欢欣鼓舞!

我们的同学更是了得,当年的时代骄子各有各的成功,各有各的辉煌,还有我们下一代的辉煌,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无论怎样,差距与否,同学间的友谊应该是超越世俗的一种情意,同学间的缘分是一种遇见,能够成为大学同学是命中注定!让我们共珍惜!

高淑云,女,江苏沛县人,原中文系77级2班学生,徐州市铜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干部,在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八年,现居天津市。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