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荣:师生情深似海 同学义重如山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4-19  浏览次数: 957

其一

感谢恩人、救星、领袖邓小平,是他在宣布灾难“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代表党和国家果断作出恢复高考的决定,让我和许多对大学梦寐以求的“老三届”同学在年届而立之时有幸欣喜若狂地走进高考考场,并一举金榜题名于我理想的大学——现江苏师大中文系。

从此,圆了大学梦,改变了我和广大蟾宫折桂同学的命运。也因此让我十分荣幸地结识了七七级中文系100多位不是亲兄弟姐妹却胜似亲兄弟姐妹的好同学。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尤难忘我们两班同学互相关怀、热情互助互励的流金岁月,特难忘在四年大学生涯,我领略到的可钦可敬的所有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不是亲父母却胜似亲父母的殷殷大爱,最难忘我生病住院时,同学们对我的热切探望与悉心照料。我要向全体老师和七七级所有同学表达我由衷的谢忱、敬意与爱意。

纸短情长,现仅向在毕业后的许多年里,仍继续给我诸多支持与帮助的老同学略致谢意,略表寸心——

首先应当感谢的是我们七七级同学联谊会的秘书长、性格活泼大方,待人和蔼可亲热情有加的徐高中教务主任陈莉同学。多次赴徐,她都盛情款待,并赠我她主编的校园文学集锦《晨钟》。最难忘毕业后第一次见到她的场景,畅叙同学之情后,她引领我来到母校食堂就餐,让我多年后又尝到了母校的味道,回家的感觉顿生,真好!

要特别致谢的,是王小铁和马宏这一对情侣同窗。两次去他们家,都得到极热情招待,给我做最好吃的徐州家常菜、特色菜。晚上我要去旅社休息,他们坚决不答应,非让我住在他们家不可。小铁同学深情地说:“多年不见的老大哥,就是我们的亲哥哥,亲哥哥就是一家人,哪能让一家人的你再破费去旅社。”一席话说的我暖流盈身,感激涕零。在我心中,小铁和马宏两位好同学就是我的亲弟妹。

尤让我难忘和致谢的是淮海工学院党委书记刘健同学。每次去学院托他办事,他都全力办好,并热情招待我这个远方来客。他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耍官腔。他的口头禅是“老同学,你放心!”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我们一行到校麻烦他,请他办完事后,他因忙于接待上级领导,实在无暇接待陪伴我们。我对他说:“您把事帮我办好,我就十分感谢了,您现在太忙,我们走吧,不再麻烦您了。”他无论如何不答应,执意相留,并专门派其办公室主任引领我们去新浦最好的饭店,让我们尝到了连云港最有名的特色菜“醉虾”……弟弟高公略跟他上学,他照顾关心有加,硬是把弟弟培养成院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并两次推荐弟弟公略带薪到全国著名大学东南大、哈工大读研读博……这种殷殷同学情浓如百年陈酿茅台,深似万丈浪涌东海,永铭我心!

尊敬的徐放鸣同学,几次在“百家讲坛”上声情并茂大气磅礴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佩服得五体投地。虽为同学,我却与他不可同年而语也。他身为母校的学者专家型校长与书记,重任在肩,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以超凡能力把母校领导得斐然卓然超然,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辉煌,真是十分了得!……但每次找到他,他都会从百忙之中硬挤出时间热情接待我。亲切交谈,耐心询问,盛情款待。一次,我为孩子工作方面的事请他帮忙,他爽快答应,让我记忆尤深,感恩切切。在我心中,老同学徐放鸣真是官越大,越能“谦冲而自收”、“虚心以纳下”,待我以礼,让我由衷敬服。真是“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在徐州,我还得到过《彭城晚报》社主任杨明同学的鼎力相助;得到过徐州技师学院原院长、老同学朱其训的热烈欢迎和盛宴招待。在丰县,我得到过孙敦光同学的很大帮助和支持。让我尤其感动的是,他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克服重重困难,硬是说服分管领导,把我的一个要转学的本家弟弟安排到丰县的最高学府丰中学习。

几次去南京,可敬的徐思华同学盛情宴请过我,我们在一起畅叙别后同学情一直到鼓打三更。

以上几位虽不是同班同学,却胜似同班同学,不是亲兄弟姐妹,却比亲兄弟姐妹待我还好还亲。这是缘分,这是福分,这是我三生有幸,也是我最感荣耀、幸福和知足之所……由衷地谢谢同学们,愿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好人一生平安,好人一生都有好报……真如一首歌所唱的,这辈子做你们的同学我没有做够,若有下辈子,下辈子我还愿与你们同学,永远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不分离!

2017910日教师节之夜

草于汉高故里龙城丰县


其二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龙城丰县是生我养我的老家,现在的江苏师大是育我成才的新家,而师大中文系772班则是我与60多位同窗交契朝夕相伴、耳濡目染、共同生活学习成长进步的小家。在这个充满关爱的和谐家庭里,我荣幸地生活学习了四年,充分享受了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一家亲的温馨。四年中,作为一个因家庭特困而经常生病的“老大哥”,给班级、同学添了不少麻烦,得到了大家许多的体贴与爱扶。让我没齿难忘。我应当向我的同班老同学、好弟妹们表达我由衷的谢忱。

首先应当致谢的是三位好班长——胡恒俊同学、朱存明同学和高淑云同学。平素,他们不断地对我的学习生活予以关照;生病住院时,他们特担心也特关心,经常和路岳、鲁金武、张广周、丁时汉、吕继明等同学一起或自己单独去医院探望我,送去慰藉,送去温暖,送去同学加弟妹的深情……他们的大恩大德,让我感念备至,深铭于心。

毕业后,我去睢宁多次,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的胡班长作为高集乡党委书记和县宣传部部长,一定会从百忙中挤出时间接待陪伴我,并带着他的几位同事,像接待上级领导和稀客、贵客一样陪我到睢宁最好的饭店,边吃边喝边畅叙同学情兄弟情,真好!朱存明同学毕业后曾多次对我致电问候,或托朋友捎来美好祝福。去年,我外孙女刘锦芳考上他的研究生,他又照顾关爱特周到,外孙女一见我就心存感激地直夸朱教授好……有道是,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件小事足以体现三位班长金子一样的心,银子一样的心,水晶石一样晶莹玲珑的大爱之心,真是三生有幸呵,让我遇见了这样好的班长!

在徐州,尤应感谢的是好弟弟徐州电大教务主任郑广智同学,几次去他单位或家中作客,他都待我特热情,畅叙同学之情后,他带我到附近最好的饭店,把我招待得如贵宾一样,让我好感动。尤应对广智同学深情致谢的是,他把我的侄子和外甥女调到最好找工作的“师范英语系”,让他们毕业后都顺利地找到了工作,现在都成了中学高级教师。他们的郑主任、郑叔叔为他们的前途和一生职业适时地埋了单。没有广智老同学,哪有两个孩子今天的似锦前程!广智同学真好!

在徐州,我应当特别致谢的是我的同位徐玉超同学,我们同桌三年,相濡以沫,亲如兄弟。他家较穷,但在上学期间,他硬是盛情地把我请到家中,给我吃颇具徐州特色的青椒包肉水饺。我在务本高中代课时,他又拉我到袁桥的特色饭馆撮了一顿。为了我的健康,他教我练气功,并送我好几本气功大师严新的书让我学习。玉超,我这位“石德”小弟对我之情浓似酽酽老酒,意厚如巍巍泰山。

在徐州,我还领受了张仲谋同学、魏崇新同学和庄汉新同学的热情招待,领受过田洪声同学、吴铜生同学、孙明海同学等的盛情款待,在此一并致谢!

上世纪的1998年夏天,我去北京,在北大,我班学历学位最高的博士后、正教授傅刚同学夫妇,专门在北大附近最好的饭店为我接风洗尘,畅叙同学加兄弟的似海深情,让我不胜感激。同时,在首都,热情好客的闫华同学、魏崇新同学、马啸同学等对我盛情招待后,促膝交谈了许久许久。

在南京,热情率真的王一娟同学在南大对我礼遇有加,杨洪海同学见了我更是特别亲切、热情,陪我喝酒喝到微醉,洪海小弟的确太好!

在邳州,我有幸见到了许文化同学、秦宝权同学、邱林同学等。许文化同学在运师为我洗尘,让我高兴地尝到了邳州的许多风味菜肴。一次,秦宝权同学作为县级领导参加市委在丰县组织召开的会议。因天天市、县有招待,会议日程满满,无暇与我们在丰县的老同学会面,于是,在会议临结束的前一天晚上,他只打听到我的电话,就赶快打电话给我,说,十分想念我,让我一定去县招待所见他。见面后,他特激动地拥抱我,与我握手言欢三分钟之久。我们促膝交谈了半夜多。临别,他一再邀请我一定再去他的家乡邳州,我都一一答应。因市里统一行动,所以,我执意挽留他,想和丰县的几位老同学一起宴请他,竟让我们遗憾地未能如愿。许文化同学每次来丰县,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好像事业心极强的文化同学,也想效法鲁迅先生,用小跑走好自己充实的颇多建树的一生……因没能留住总是太忙的他,而让我们几个同学抱憾许久。

几次去新浦,印象中,在校时高唱《哈尔滨的夏天》最嘹亮悦耳的“美声歌唱家”龚际平同学都会让我高兴而去,吃好喝好玩好把事办好后满意而归,际平同学两口子待我太好,让我一直念念不忘。

在赣榆,得到孙家昌、莫立刚和龚伟等同学的热情相邀,在那里,有幸尝到了全国闻名的对虾。在校临别时,好兄弟孙家昌为我精心刻了一枚私章,每每印章在手,我就会想到我的至爱好友孙家昌,老孙呵,请接受我对您最真诚恳切的谢意爱意和敬意,愿您好人一生平安!

去淮阴,直爽而又热情好客的葛云生同学盛情款待了我;在沛县,沛中校长傅道华同学热情招待我多次。另外,以好客著称的沛县宣传部部长吕继明同学以及马培堂同学、刘瑞娥同学等,我与他们见面多次,每次都礼遇有加,盛情待我,让我不胜感激。在丰县,多次得到张建杰、丁时汉、彭方连等同学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云龙莽莽,黄河汤汤。同学情意,山高水长。要之,一直以来,得到广大同学的关爱与帮助太多太多,需我感恩致谢的好同学太多太多,怎奈我口笨手拙,纸短情长,难尽我怀,还望同学容谅!愿老同学,我的好弟妹皆好人一生平安。缘分让我们这辈子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同学,愿下辈子我们再相会,再同学,如同终成眷属的有情人,一生一世亲密相处,相爱相助永不分离!

2017910日教师节之夜

其三

作为江苏师大中文系七七级的一名学生,在校四年,有幸聆听了众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也极荣幸地领受了各位老师的殷殷大爱。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倍感欣慰,永志不忘。我由衷地感谢所有教过我的不是亲父母却胜似亲父母的领导和老师们。

在尊敬的众位领导和老师中,我尤应致谢的是丁宗岳院长、顾正银书记、邱明皋主任、王旭主任、马静鸿秘书、吴奔星教授、廖序东教授、臧云浦教授、王维甦老师、王旭善老师、徐荣街老师、邓星雨老师、郑云博老师、刘洪甲老师、朱留范老师、李建钊老师、刘剑仪老师、陈金淦老师、苏晓青老师、朱锡强老师、巫岭芬老师、李园生老师、韩云彤老师、张梁老师、顾莉莉老师、叶维泗老师、顾易生老师、印锡华老师等,最喜欢听他们绘声绘形绘色、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的一堂堂好课。

在校时和毕业后,从生活学习工作诸方面仍一直关照我,待我亲如一家人的是尊敬的王维甦老师。因师母刘慧老师曾是我高中时的亲老师,所以,我一入学就把他家当作我家,把他们当作父母一样的亲人。生活学习中的大小事,我都去请教咨询他们,他们每次也都一一为我耐心热情地指点迷津,并多次留我在他家吃饭。我写的诗文送给他,他都认真批阅,详细诱导……有道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王老师的大恩大德,让我倍加感激,永远报答不完。

王旭善老师是我刚入大学时的班主任,大学四年,他一直对我关爱有加。毕业后,我多次到徐州建筑学院去看望作为党委书记的他。每次他见到我都格外亲。我拿点礼品到他那里,他说什么都不收,还回赠我许多东西。有一次,因表侄改系的事去找他,他破例为我办好。我当时出于感激要请王老师吃饭,结果是他带着办公室的几位领导去附近饭店宴请了我这位“嘉宾”,让我感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王老师就是这样好的一位老师,让我怎能不夸他,让我怎能不谢他。

分管后勤的马静鸿秘书当时知道我家庭贫寒,负担重,因此,她从生活上时时关心照顾我,一开学就借给我一条毛毯,让我一用就是四年。因毕业离校时太匆忙,我竟极不礼貌地没能洗干净送还。每年偶尔发为数不多的一点补助,她和班主任及班委会也首先想到的是我……真是滴水见精神,师恩比海深!

在校学习时,最爱听吴奔星教授如黄河流水般滔滔朗朗的讲课。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吴教授在听到自己被摘掉“文革”灾难中强加给他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时激动的话语,正在南京开会的他回来时曾对我们说,我当时真想站在紫金山巅向着北方呼喊:呵,我解放了,我在花甲之年又能回到我酷爱的讲堂了!因为太高兴、太激动,也因为对事业太酷爱,所以,年届花甲重返讲堂的他给我们中文系七七级两班同学在阶梯教室上大课时,从上午八点一直讲到十一点半,他不休息,不嫌累,也不让同学们休息……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呵!真是当之无愧的教坛“拼命三郎”,最可亲最可敬的好教授呵!

尤喜欢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廖序东教授特引人入胜的讲课。廖教授教态从容,落落大方,慢条斯理,但有条不紊,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重点难点突出,且观点新颖独到,如点点春雨落地,植入学生心田。跟廖教授上课,既收获丰盈,又是一种美的享受,真好!

邱鸣皋老师的“词史”的讲解更是妙不可言,让我记忆尤深。现在仍清晰地记得邱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形象。他讲话声音洪亮,铿锵有力,风趣生动,激情四溢,让我们“如听仙乐耳暂明”,着迷到极致。

郑云波老师的《聊斋》专题也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他那响遏行云般的聊斋俚曲的演唱至今仍仿佛萦绕在耳,且历久弥新。

另外,尊敬的李建钊老师的“逻辑学”课也讲得声情俱佳,引人入胜。李老师声如洪钟,吐字掷地有声,如当年苏联红军在东北帮我们打日本鬼子的喀秋莎大炮一样镗镗作响,如雷贯耳,特令人震撼着迷,不敢丝毫走神,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实在太好了!

我平素酷爱写作,所以,特爱听徐荣街老师的写作课。印象中,徐老师知识渊博,讲课声音不大,但舒缓自然,听起来十分清晰悦耳,一如听刘鹗《老残游记》中的王小玉说书,其中说不尽的奥妙让人听得入神,每堂课都能收获丰盈。

还有刘洪甲老师美不胜收的写作课,我同样十分喜欢。他讲课旁征博引,上挂下联,海阔天空,游刃有余。写作方法指导精准到位,言简意赅,不枝不蔓,每听刘老师讲课,都让我感到收获厚重,启发多多,记忆犹新。

朱留范老师的写作课,邓星雨老师和韩云彤老师的现代文学课,以及刘剑仪老师和顾易生老师的现代汉语课等,都是我最喜欢听的好课,因笔拙口笨,不能说出这些老师之好的万分之一。总之,没说到的众位好老师,我同样敬重,同样喜欢,同样需要感恩致谢,在此不能一一列出,妄加评说,还请尊敬的老师们多多包涵原谅。纸短情长,难表尊师之情、谢师之意,仅以范仲淹的一首诗作结,以表寸心: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愚生高公荣敬呈

聚散长依依

高公荣

         太久太久太久的分离,

         太长太长太长的归期。

         太多太多太多的思念,

         太少太少太少的亲昵。

         太快太快太快的离别,

         太短太短太短的相聚。

         太苦太苦太苦的牵挂,

         太痛太痛太痛的相弃。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生相依相守永不相离!


高公荣,男,原徐州师院中文系七七级二班学生,现为丰县民族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