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存新:一九七七年高考漫忆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4-19  浏览次数: 491

四十年了!多少往事都已忘却,唯独这烙在心底的1977这组数字一直萦绕于怀。而今回首当年高考的一切一切,虽经岁月消磨,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

公元一九七七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疑是值得后人永远关注的重要一页;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并且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来说,绝对是应该永远铭刻在心,终生难忘的一道年轮!

19769月,毛泽东逝世,这无疑宣告中国历史一个时代的结束。十年“文革”,“十年动乱”,十年浩劫!这取消高考的十年,造成了国家人才的断层,这给民族的发展进步造成了无可弥补的损失!

恢复高考制度,并决定当年就开始实施,这理所当然地应该归功于在毛泽东去世后刚刚复出,敢于果断拍板的邓小平。7784日至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此前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仍然维持“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的办法,并且招生方案已经上报中央。此举遭到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对,主张立即恢复高考。时间来不及可推迟招生时间。这些意见得到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他要求教育部立即追回已经上报中央的招生方案。有关部门提出当年招生没有印刷试卷的纸张(可见国民经济被破坏到何种程度),又是邓小平表态:可先用印刷毛选五卷的纸张(当时没有第二人敢这样拍板)。同年10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的决定,由此全国数以千万的莘莘学子迎来了77年的冬季招生。

本人属于67届的初中老三届,“文革”中因家庭政治条件的限制,所以参军、找工作、上大学统统无门!但凭着会吹几声竹笛拉几曲二胡的特长在大队和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混了三年。70年开始了所谓的“复课闹革命”,但高中招生也是实行推荐制度,比例是31。许多贫下中农子女都被淘汰,遑论我辈?幸运的是当时的公社书记要求,复课后宣传队不能解散,队员全部进入高中,以备公社应酬招待之用。由此本人侥幸上了高中,搞了两年的学工学农又学军。其间有一次部队来校招收文艺兵,面试合格,但又因政审关不过而淘汰。高中毕业后,凭着一点文艺才能即入镇中心小学任临时代课教师,后两年任附设初中班教师(当时小学居然设初中班也算是奇葩吧)。那时的目标就是转正,端起“吃皇粮”的铁饭碗。但凭自身条件,那是何其难啊!推荐无门,转正无望,年复一年,一干就是5年!但前途依然暗淡无光。

恢复高考一经公布,感觉机会来了!但接着又犹豫起来:一,实力还在其次,首先政审能否过关?是否只是充当“陪衬人”的角色?二,十年未招生积聚的学子如千军万马,齐来竞技竞争何其激烈!自己底子太薄,胜算能有几何?三,虽本人不才,但乡邻们却认为我缺的是机会,如能高考,必中无疑。一旦高考失手,岂不辜负他们的谬赏而落人耻笑?四,当时任初中语文老师,平时要求学生甚严,在学校的威信和口碑均好,假如落榜,有何面目面对家长?有何威严批评学生?后有同道好友再三劝解:机会难得,抓住就有希望!一旦失机,后悔莫及!“大行不顾细谨!”走,报名去!清楚地记得:报名费5毛。

接下来就是备考,时间只有月余,紧张和压力自不待言!由于有一系列的思想负担,加上学校的教学任务,不得不作出和一般考生不同的安排。公社组织了由中学教师主导的在大礼堂的大课辅导,因为白天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本人一次也没有参加,以致有人认为我放弃了高考。复习备考的时间只有安排在晚上。父亲为我腾出了宿舍(他也是本校教师)回老家居住。于是每天下班后,我与同校备考的两位同道,就开起了夜车。学校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宽敞的教室,偌大的黑板,明亮的灯光。我们三人就主攻数学(他们两人报理科,我报文科)!高中数学课本的例题、习题,还有找来的其他资料,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一题题一道道,在黑板上一遍遍反复演算。每天凌晨三点之前不能回去睡觉!老父亲每天早起,买了早点放在我正难得片刻酣睡的宿舍里,悄悄离去。在我苦苦备考的日子里,父亲从来没说一句关于高考的事。彼此体贴,彼此理解。

初选是在本镇上实施的,淘汰了三分之二以上考生。没想到初选是出乎意料的顺利!语文科目自不待言,肯定问题不大。最为担心的数学却考得出奇的理想,真真应该感谢这位不知名姓的出题者!从考场出来居然回想不出任何的失误!题目考点基本都在复习范围之内,感觉这深浅度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初选过关是意料之中的事。大红纸书写的初选通过名单张贴在镇中学院内,我居然没有来得及去看。消息是从我的学生那儿得知的。那天我一进课堂,整班的学生齐刷刷站起鼓掌,我蒙了!学生齐声高喊:祝贺高老师考上大学!原来他们已经看到了初选公布名单。我向他们一再解释,这只是初选,与考上大学相距甚远呢。此后的压力又增加了一层:假如高考失利,岂不是辜负了这些学生们的热切良好的期望?是否会有学生产生疑问:我们老师也是个笨蛋?

初冬的寒风嗖嗖地吹着,统考是在县中进行的。大礼堂的地上铺满了麦草,地铺上挤满了全县的应考举子,个个睡在上面默默地复习着各科备考资料。我和同校的三位考生找了个关系,睡在了县中校体育器材室的运动垫子上,这可是当时最为高档的待遇了!大考前夜一定要休息好,这是我知道的,但还是忍不住拿起刚从老乡处找来的一本中学语文课本,在昏暗的灯光下翻了起来。现代文没啥看的,也许看看文言文还有点用处吧?翻到文言文单元一看:荀子的《劝学》.。对照注释看了一遍,暗自思忖:此篇文章对于百废待举、振兴教育的今天多有现实意义啊!于是开玩笑的建议同伴好好看看《劝学》,说不定就考到了。可他们付之一笑,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第二天上午开考,第一场数学就成了我的“滑铁卢”!清楚地记得:第1大题包含7道小题,苦思冥想做出来5道;后面5道大题,一题也未做出。尤其有一道关于大圆和小圆反向运动求长度的题,转得我晕头转向,最后干脆不再转了。还有一道附加题,那就看也没看!出了考场,偷听别人议论,有的说:我附加题没有做出来。有的说:我大题有一道没做出来。这时心里别提多懊恼了。“砸了!砸了!”就这两字在心里不断翻腾!“打道回府吧!”心里反复盘算着。再一想:现在回去如何向家人、同事、学生交代?本人报考的是文科,语文、政治、史地等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来了,就坚持到底吧!”可以告慰的是接下来的几科很是顺利。语文附加题居然就是翻译《劝学》片段!很顺利的完成了!可惜是附加,如若是正题那该多幸运啊!心里不断惋惜地嘀咕着。至今还记得政治卷一个“同一性”的名词解释没有做出来。直到后来进了大学,在哲学课上才搞明白。至今又忘得差不多了,再让我解释也说不清楚了。考后当天的晚上,和三个同事考生一起,去城南的一家小酒楼酣饮去了。是喜是忧,管他呢,一醉方休!最后竟然砸碎了店家的两只酒杯。

结局胜负难料。哪想到上天眷顾于我,居然中了!在焦急和担忧中终于接到了徐师院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7834日去师院报到的前夕,学生们蜂拥到我的宿舍来给我送行。茶杯、脸盆、笔记本等礼物堆满了我的床铺。一向刚强的我不禁热泪盈眶。我感受到了真挚的师生情谊,同时也体谅那时每个家庭的困难,最后我只答应收下以全班名义送的一块玻璃匾额,上书:祝贺高老师金榜题名!

77年的高考,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这句话并非人人都能体会真切深刻。如若没有亲历其中,即使亲历其中而年龄尚小无坎坷经历,也很难有刻骨铭心的感动。

1977年的高考是一届特殊的高考,和以后的各届其意义都不相同。四十年后的我们重返母校,重温当年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但我又想:如果仅仅止于此,那和以后其他各届聚会的意义岂不别无异样?愚以为如果各位同窗都能够把40年前自己亲历的具有特殊意义的那场高考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定会更有意义,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17.10.6

高存新,男,江苏睢宁人,原徐州师院中文系七七级一班学生,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教师。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