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亮:初到徐师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9-14  浏览次数: 13

     过几天就要参加徐州师院数学系八三届毕业四十周年的聚会了。刚到徐师时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1979年9月的一天上午,我和张福保、匡中远(79级中文系)结伴在连云港的盐坨站乘火车前往徐州,火车大约开了5个多小时才到。记得是潘一珍老师在大门口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还用平板车把我们的行李拉到了宿舍。当时,潘老师看到我的裤角拖到地下了,对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把裤角卷起来”,看来学校是有规范的。

     徐州师院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尤其是校前区,树影婆娑,秋意盎然。三片水泥球场上龙腾虎跃,热火朝天。数理楼、中文楼、化学体育楼呈品字形布局,周围有高大的树木。教学楼均为四坡屋顶、青砖墙体,辅之以烟囱、内隐式阳台,水刷石覆面的墙基,非常典雅气派。数理楼前是个圆形花园,内有高耸的雪松。整体而言,还是很有大学“范”儿的。后来,我也去过许多大学,能比此处漂亮的校园建筑还不多。不过,当年徐师院最尴尬的地方是运动场,只有一半的跑道。东北角是一个土丘,从数理楼南面沿着跑道跑到东南角,还得要折回头跑,也算一“景”。

     放下行李后,我便匆忙地来到了慕名已久的淮塔纪念园。这里的主要建筑是北大门、东大门、纪念馆、纪念塔,果然气势宏恢、蔚为大观。后来我又了解到徐州师院的西面是云龙湖、云龙公园、八一游泳馆、乾隆行宫、碑园、戏马台、云龙山等,毛泽东主席曾登临过云龙山。后来我多次去过这些地方,觉得徐州师院的周边环境还是很好的。

     吃过晚饭在校园里散步,听到了中文楼的二楼传出了浑厚悠扬的男中音,后来知道他是来之淮阴的78级的学生,身材微胖。后来在一些晚会上,常听到他的歌声,唱的确实不错。

     听别人说,著名电影演员赵丹的女儿在中文系77级就读,我见过几次,她常在中文楼南面的沙坑上荡秋千。果然气质高雅,穿着虽一般,然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确有艺术家的基因,显现了大家闺秀的风度。

     好像是第二天,数学系举办了我们新生的开学典礼,一位老院长给我们讲话,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是“为你们开的课程与南京大学数学系是一样的。”现在想想,真要如南大一样的课程也不妥吧,这是师范院校呀。

     校园里经常看到一些体格健美的运动员状的学生,球场、田径场上更是经常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上课的情形。后来才知道,他们中的许多学生来自我们连云港的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一些人参加过省赛、国赛,有过骄人的成绩。后来在连云港我们常见面,有的还成了同事,彼此都说在徐师就面熟。

     再说说就餐吧。那时,我们是凭餐券就餐的,每个月好像是17.5元的伙食费,这是国家免费发给我们的,享用了四年。不仅如此,住宿、教材也是免费的,许多同学还能领到助学金。想到这些,我们觉得是很幸运的,应该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厚爱。就餐地点是一个较为宽敞的会堂,在宿舍北面,坐北朝南,两边各有一排圆形立柱,正北是一个舞台。会堂里放了几十张方桌,只是没有凳子,每餐都是站着吃饭的,“垂直饮食”,当然吃的也快。不过也有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会蹲在地上吃饭。早餐基本都是稀饭、馒头、咸菜,好像没见过鸡蛋、牛奶、炒菜之类的,这在今天的大学里是不可能的。不过,偶尔会有肉包子供应。肉包子是实打实的,肉鲜味美、油多皮薄,这在如今也很难吃到。还有虎皮肉,也是上佳的、难忘的美食。

     学校没有浴室,泡澡须到师院东面的和平饭店。旁边有个燕子居小饭馆,偶尔光顾一下,改善一下生活。早晨的辣汤,配以油煎包,是徐州的最佳早餐。后来我每次去徐州,都要到袁桥的两来风店去品尝一下,这次去徐州肯定还要光顾。

     我们数学系新生的课程主要有《数学分析》,老师是吉国铭;《高等代数》,老师是刘夕龙;《解析几何》,老师是施宝昌;英语老师叫周爱媛;《近世代数》,老师是杨一新、余知群,教材的编者是吴品三,他竟是后来我工作单位海州师范的知名校友、北师大数学系主任。后来得知,徐州师院的刘百川老师、李复兴老师、刘世谭老师也曾是海州师范的知名校友、老师。

     我们班级的同学来自全省各地,方言便各显神通了。南京方言以“啊是啊?”“搞的不得了了!”最为代表;连云港方言以“嗯么呢”“我乖也”较为突出;徐州的方言则以“散熊”“这愰子…”为常见的口头禅。

同学之间会“入乡随俗”,相互模仿,“东施效颦”,令人捧腹。

     不过,开学之初同学中间弥漫着一种情绪:觉得上徐师院有些亏了。如有的同学入学分数很高,有的竟高达370多分,情绪波动是难免的。对此,我也有同感。有的亲友对我上师范院校表示遗憾,让我不开心。

     大学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这里既有青春活力的美丽校园,又有崭新的数学世界,还有多样的文化交流;同时,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和些许隐忧。

     然而跨进徐州师院毕竟迈开了人生新的一步,却是重要的一步,当年,能接受规范的高等教育的同龄人还是很少的。如今,回首毕业后四十年的教育生涯,美丽的徐州师院,不,江苏师大依旧典雅气派,黉门依然;而经历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生活之后,那点隐忧早已灰飞烟灭,化成笑谈了。因为江苏师大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圣境,一座香格里拉式的圣境。

   作者简介:张廷亮,八三届数学系毕业生。

                                                                                                                                          2023.9.7.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