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诗咏天下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2-21  浏览次数: 43

  这是一位诗人倾情奉献给读者的文学厚礼;这是一位资深教育家对莘莘学子的挚诚馈赠;这也是一位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智者对世态万象、宇宙人生的诗性玄览、感悟与洞悉。正因具有这多重内涵,《诗咏天下:孙汉洲诗歌精品赏读》(以下简称《诗咏天下》)一书,才如此丰富、厚重、气象万千。

  本书从当代著名诗人孙汉洲先生的数千首诗作中,精选一百二十七首,新旧体兼具,诗意隽永,题材广泛。孙汉洲先生素有“诗人校长”的美誉,曾任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现任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校长,全国劳模、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市名校长等荣誉充分显示其在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然而,孙校长却始终不改诗人本色,始终保有纯真的诗情和对诗意人生的自信。在绵延数十载的创作历程中,孙校长已创作诗歌三千余首,正式发表数百首,出版诗集十余部,并跻身中国作家协会,可谓一位真诗人、大诗人。从苏北到江南,孙校长的诗情愈加喷薄,从早期的《歌吟》到《游子行吟》,再到 《跟着诗歌游南京》,孙校长的诗情终于超越一时一地的限制,汇成汹涌的诗潮,得以“诗咏天下”!

 

  “诗咏天下”的气魄首先源于诗人充沛的诗情,这体现为全书洋溢着的壮怀激烈的豪情与见微知著的幽情,于大开大合之间抒情遣兴。书中旧体诗既体现了汉唐风骨,又迭出新意;新诗融入生活,既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又融通“五四”以来新诗意境,别开生面。开篇新体诗《饮酒歌》便雄放恣肆、先声夺人,作者截取了人生中的“冰天雪地”“血色黄昏”“垄上水泊”等七个典型场景,七个场景,七种意蕴,但皆可“饮酒”,且皆须“饮酒”。那不尽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不仅晕染为鲜明的画面,更在酒的浇灌下和反复咏叹中,升华为醉意酣畅中的深沉感喟,酒兴伴着诗兴一气呵成!而见微知著的审美感悟力和创造力,则使其善于从日升日落、春花秋月甚至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敏锐感知到寻常生活细节中的新奇、趣味,由一点窥见并生发出醇厚的诗意。比如《暮春红枫》,则瞩目于暮春之际,江边红枫颜色的微妙变化——“行将绿装易红装”。暮春红枫将由红转绿本是自然现象,而作者却由此敏锐感知时令的悄然变换。暮色中,这一棵棵正悄然变绿的红枫寂立江边,似也笼上浓浓愁绪——“送春离离愁满枝”。春天即将逝去,时间无情,而草木情深,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如此厚重的主题在这一颜色变换的细节中得到含蓄而又隽永的呈现,作者的笔力令人叹服。

  充沛的诗情必将激发作者在诗艺上不断锤炼和创造,以求将对生活独特的发现和感悟充分呈现出来。孙汉洲先生在这一方面用力甚深,一部《诗咏天下》,语言讲究押韵、节律,但又不为平仄所限,佳作华章、清词丽句、妙言隽语不胜枚举。旧体诗开篇之作《夏荷》——“如火如荼十万株,碧湖荷开惊世殊。欲把莲花比西子,浣纱石上约见初”,便以卓越的艺术创造开咏荷诗新境界。古来咏荷,以荷花喻美女多,以美女喻荷花则极为罕见。更妙的是,这里的以西子喻荷花并非静态、平面的喻指和比附,而是从荷花之美联想到西子浣纱石畔与意中人相约初见这样一个动态、立体的场景和画面,由物及人,由人及景,用动态、生动的场景来激起对荷花之美的无限想象。美景、美人和美眷,早已化入那一片风景、历史和文化之中。用喻之奇,审美想象跨度之大,令人拍案叫绝!

  《中夜梦登凤凰台》则是用典无痕的代表。它将“才高八斗”“闻鸡起舞”“一苇渡江”等诸多典故化为自己梦中登台的所思所见,玄览古今天地,诗情一气贯注,丝毫不“隔”。这首诗还突破学科限制,直接从自然科学中拈出“量子纠缠”这一概念来赞美凤凰台所承载的文学、文化和历史意蕴之丰富、深厚和博大,这些历史文化的“量子”萦绕不休,化解不开。   

  《清凉山岁末》则是突破五官感觉的限制,创造无限兴味的佳作。在点出清凉山的山川形制后,作者便“欲问古今兴亡事”,却又没有发表任何感想,而是以“幻作佛寺除岁钟”一句突然作结,戛然而止。试想,无论对“兴亡事”发表何种看法,恐都将落入窠臼,倒不如干脆不说,巧妙地借此时传来的清凉寺除岁钟声宕开一笔,用浑厚苍古的钟声打断原有的思维和期待,将遐思引入一片空寂,进入虚实交织的幻境,以声结情,诗意反而更加邈远深广!此外,《江上月》中“多情白发风吹乱,乡愁流水孰短长”的巧妙对比,《读书遥忆》中慈母伴读时“灯芯结花勤调拭,泪喜结网双蜘蛛”的细节传神,以及《下江南》中“南国仲夏云天淡,我撑小船到江南”这样的如民歌般的白话新韵诗,均充分体现出孙汉洲先生诗歌艺术之精湛,已经达到纯熟之境!

  《诗咏天下》的魅力不仅源于艺术上的匠心独运、摇荡性灵,还源于其在主题思想上的深度发掘。作者对文化、历史和现实生活往往有着深刻独特的认知,这些认知绝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闪烁着锐利的智慧之光。新诗《马背上》正是这样一首思想者之歌。该诗苍劲老辣,喷薄出一种怀疑一切天地教化和圣人经典,冲决一切束缚“枷锁”的气概,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狂言背后,实为洞悉了世界上的一切“不仁”“虚伪和霸道”之后的清醒、智慧和勇气。这样的作品直给人石破天惊般的思想震颤,其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诗言志”“诗缘情”,而是思想的洗礼与启迪。

  咏史,是孙汉洲先生挥洒诗情与哲思的又一胜场。咏史最忌人云亦云、寡淡无识,孙先生则深谙其道,为每一段历史灌注情韵、趣味和见识。于是,书中每一首咏史诗均别开生面。比如《明孝陵秋韵》开始发出“朱家皇气一时休”的感慨,分明流露出对我国历史上王朝更迭频繁、国运无常现象的无奈与惶惑。紧接着,作者便从中超越出来,进入到对历史的理性思辨:“从来江山无常主,降幡何止出石头?”是啊,何必为王朝的兴废慨叹呢,这江山从来就没有恒常的主人,只要统治者无道,降幡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何止这一座石头城?这一问,何其冷峻而深邃。《风雨霸王祠》则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人性还原和想象。千载之下,楚霸王的荣辱早已“化灰飞”,作者大胆想象“天下太平应无事,临江倚阁学画眉”。天下太平后,项羽应像张敞一样为心上人画眉吧!英雄豪情、国仇家恨都将淹没在人间烟火之中,卸掉历史重负的英雄,也许更亲切、更真实,这样的人生也许更应珍惜。
  孙汉洲先生对历史的妙解深思远不止于此,《大吴风草》赞美大吴风草“一如少女高格调,千载钟情孙郎家”,化历史的无情变幻为深情的浪漫高雅,意味悠长。《题无名石》则借“赵存秦夺磨难多”的和氏璧反思历史的风云诡谲,以及历史中个体的自处之道。《虞姬别说》则更是大胆解构历史,质疑虞姬乃汉家间谍,因为其“一刎尽销英雄气,致使无颜渡乌江”,可谓翻空出奇,细品又确有情理支撑,饶有趣味。可以说,这些咏史佳作极大地增加了该书的思想容量,诗意和历史在此水乳交融,值得读者于此注目凝思。


  如果说对文化和历史的歌咏体现出作者思想的深度,那么,对现实生活中人性、人情的品味则体现出作者思想的温度。这些作品关注的多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景物和情愫,但作者敏锐、细腻的诗思总是可以洞见世俗陈见甚至偏见背后被遮蔽、压抑的真善美,这背后正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悲悯与博爱。《竹海遇流浪歌手》中,面对一位忧伤的流浪歌手,作者不仅解囊相助,还想与其合影,并“只希望与他同梦,两个灵魂结伴流浪”。这首诗激起现实生活中的人对“流浪”的渴盼,诗人何尝不是浪子?谁不曾有挣脱束缚、超脱世俗去流浪的冲动?但又有几人得以成行?这一“流浪”之梦,真是难以平息。   《红枫叹》中,众人皆赞赏深秋的红枫,而作者却语出惊人:“红枫众赏我独叹,毕竟不是二月花。”因为,严寒中的枫叶再灿烂,也只是在积攒最后的生命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最后悲壮的抗争,二月才是百花真正的春天,何赞之有?可见,唯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欣赏美、怜惜美。《山中赠人》则对当今都市生活中“忠信”品格被漠视的现象报以忧虑,并巧妙地以燕子为喻,指出“忠信如燕”已“飞入山林野老家”。“礼失而求诸野”的重要命题再次诗意地叩问我们的心灵。《端午节口占》则在短短二十个字中,将乡愁吟咏得婉曲而厚重,可供天下游子共一唱:“年年逢端午,亲友祝安康。江南游子老,他乡作故乡。”几分无奈、几分慰藉、几分洒脱,细细品味,真是愁而不伤,隽永情长。显然,孙汉洲先生对现实人性、人情的书写是带着温度的,是在自己丰富的生命体验基础上的诗意升华,这必将激起当今读者的深切共鸣。

  《诗咏天下》在内容的编排与体例的设计上也可见编者的诚意与创意。该书并非诗作的简单辑录,而是在精选基础上的精赏、细品,是诗歌佳作与精妙赏析的有机融合。所有诗后,均附有精心撰写的鉴赏一篇,其从文学、美学的高度将诗作的艺术特色、思想内蕴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地揭示出来,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审美引领。此外,旧体诗不但有鉴赏,还有注释、译诗两个部分,内容上则按照“草木依依”“风物曾谙”“文史帆影”等五个主题依次编排,带领读者历览人间草木、风物、历史等,继而抚昔追今,最后回到心灵深处,完成一次诗意的审美之旅。

  掩卷之余,笔者仍感诗意浩荡、心旌摇曳。《诗咏天下》确是一部集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气魄、有才情、有思想的佳作,是给读者奉上的文化盛宴。尤其是在“诗意失落”的今天,如何承续绵延数千年的诗性传统和文化,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诗咏天下》正可作为陶冶诗性的读本与范本。如此,保有诗心的诗人将永在,蓬勃着诗情的读者会长存,我们期待。

作者简介:王岩,05级中文系校友;石慧斌,95级中文系校友。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