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3-30  浏览次数: 2932

   

        晚上被微信圈里两幅分别名为“春风化雨”和“桃李芬芳”的画作吸引了,浓淡相宜,意境深远。打动我的更有画作背后的动人故事:画作者晓华十几年前在体育老师处受了委屈,沈老师巧妙解围并把她带到办公室用热毛巾帮她擦掉委屈的泪水。一个小小的举动影响了晓华的教育行为,她始终铭记在心的就是要“尊重学生”……十几年后特地为沈老师创作了这两幅小品。

        凑巧的是,蔡老师也发微信说他回常州了:“赶两千多里路,只为了那一刻的相聚!青春不散场,我来签到了!”长途奔波,只为师生之间又一次的聚首!字里行间的俏皮和激动,岂像一名退休教师的言语?

        沈老师、蔡老师,他们一定都曾经走过一段做“真教育”的日子。不由想起陶行知的话语,“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用心去“理解”。理解学生特有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因势利导,开掘和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我有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女同事,她会在临近考试(即使高考前)带着她的学生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释放激情,她会在迷人的春日领着她的学生徜徉于美丽的自然;她还会在摇曳的烛光里为班里的学生开一个生日Party,并亲手捧上一个小小的礼物……因此她的学生对她有一个近似于调侃的评价,说她始终是用“学生的大脑”在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在看待世界,用“学生的情感”在对待生活……这样的评价折射出,师生之间可贵的换位思考和悄然的心灵对话。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当面对因熬夜看球,第二天在课上双眼通红昏昏欲睡的学生时,我没有责备而是与他们侃起了看球的感受,结果他们的精神顿时抖擞起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课堂自然进行得得心应手,生气勃勃。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所言极是:“教育首先是小心翼翼地,设身处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真心去“尊重”。教师不是凛然不可侵犯的“警察”,也不是事无巨细的“保姆”;不是“严父”,也不是“慈母”,因为这些都很容易带来师生关系的疏远和隔膜。印度诗人泰戈尔写过这样的诗句,“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教育需要以心灵感受心灵,用感情赢得感情。

        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老师总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的深深鞠躬;在课后,面对学生的“刁钻”的诘难,老师会大声的回答:“我不会,我不知道!”;球场上,学生会为一个犯规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寒冷时,老师又会自然而亲切地提醒“学生多加一件衣服”……校园应该氤氲着浓浓的人情味,带来的是学生健康心灵和健全人格的逐渐形成!

        全心去“履责”。有两句话一直留存于脑海:一句是“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一句是“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师身上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说这责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点不为过。

        这责任提醒我们做教师的压根儿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教育者的责任常常又体现在日常琐细当中,体现在细枝末节当中,体现在细微的教育行为中,体现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教育者的价值也正这里,不能用个人的荣誉高低去考量,也不能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寡去衡量。客观地说,教师群体的收入待遇与他们的辛勤付出并不成正比,但于我们教育者自身来说,“教师节时一束温馨的鲜花,临毕业前夕学生留恋的眼神,毕业多年后一句暖心的问候……”这些又是何等优厚的精神财富啊!

        “青春是美丽的,与青春同行则是幸福的!”作为教师,我们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面对的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沈老师、晓华、蔡老师这样的教师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让校园、教育、社会充满光亮的同时也在擦亮自己的生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与之心心相印时,我们就会创造出纯美的教育人生!

        (作者系我校中文系94级校友,现为常州市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校友会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 83656386 传真:0516- 83656386 邮箱:jssdxyh@jsnu.edu.cn